av影片 “四早”举措抓实“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
为保障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与安全,积极应对夏季高温天气,做好救助管理工作,av影片 全面启动“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早部署、早准备、早巡查、早救助,以扎实作风彰显学习教育成果和民政为民深厚情怀。
工作早部署。以第13个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为契机,开展以“织密救助网络·筑牢安全底线”为主题的开放日活动,同步启动“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广泛宣传救助管理工作政策法规,组织开展宣传活动30场次,发放《“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倡议书》《救助流程图》等宣传资料3万余份。与气象部门密切沟通,及时关注气象预警,联合公安、城管制定巡查方案和应急预案。
宣传站点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
物资早准备。加强救助区域卫生消毒工作,提前做好机构内安全隐患大排查,重点对水、电、空调、监控视频设备、消防设施设备等进行全面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做好防暑降温物资储备,严控食品安全,落实食品留样制度。同时开放救助站空调区,增设临时避暑点,根据气温预警调整物资发放频次。截至目前,储备药品类1000余份,矿泉水、方便面、小面包等食品物资3000余份,衣物、防汛雨具等生活物资800余份。
进行物资储备
街面早巡查。建立“气象预警—重点布防—动态巡查”快速响应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参与,进一步织密救助服务网。组织小分队对商贸区、公园广场、车站、桥梁涵洞等重点部位进行高频次巡查,摸清长期在街面流浪乞讨人员的底数,建立工作台账。特别是在夜间和高温时段,加大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巡查范围和频次,确保及时发现需救助人员。
社会力量参与“夏季送清凉”专项行动
困难早救助。强化站内管理,前置救助关口,严格执行24小时接待服务制度,方便临时遇困人员应急避险。组织工作人员对于酷暑下的流浪乞讨人员及临时遇困人员进行主动救助,对流浪未成年人实行保护性救助,第一时间送往儿童福利机构;对于不愿进市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的,发放必要的饮食、防暑降温用品及救助站联系卡,最大限度降低因酷暑炎热、灾害天气等造成的生活无着人员、临时遇困人员发生中暑、晕厥、遇困等事件发生。截至目前,本次行动已累计出动巡查车辆90车次,救助遇困人员650人次,护送26名临时遇困人员返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